发布时间:2024-12-05 22:55:28 来源: sp20241205
新华社天津2月7日电 题:“跨城养老”按下快进键——京津冀养老产业十年成效观察
新华社记者
刷医保卡直接结算报销,医学检查结果互认,医养结合提升医疗水平……京津冀协同发展步入十周年,养老协同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十年来,三地基于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便利,持续加强养老资源对接、提升,努力为三地养老协同创造条件,让三地老年人能切身享受到便捷和优质的服务。
随着政策信息共建共享、养老服务同质同标,如今,一个养老服务现代化建设区域协同先行区、示范区正在崛起。
深化协同 跨城养老渐入佳境
2月2日是北方小年,在天津市鹤寿养老院,一场欢乐的“穿越之旅”如期上演,烘托节日气氛。工作人员将旧时的天津传统市集“搬进”养老院,让老人们重温旧时光、感悟新生活。住在这里的河北籍老人付淑英在工作人员的陪伴下全程参与,还得到一份新年礼物。
随着年龄增长,付淑英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自从她入住这家养老机构,和在天津工作的儿子赵扬见面的次数多了起来。赵扬表示,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日益深入,异地养老的便利程度越来越高。“尽管受限于一些原因没法把母亲接回家住,但她来天津后,买药、看望都方便了很多。”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三地养老协同深入,相关产业布局扎实推进,异地养老更加便捷。
为推动京津养老项目向河北具备条件的地区延伸布局,河北提出以环京地区为重点,谋划建设一批旅居、文旅康养特色小镇、医养和培训疗养机构转型项目,构建“一区、一圈、三带”的康养产业发展格局。
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平安秦康颐养中心的活动室里,时常会传出欢快的歌声。78岁的北京籍老人孟秀清弹琴伴奏,唱歌的老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颐养中心负责人介绍,这里不仅有长期居住的老人,还接待外地老人短期旅居康养。数据显示,2023年,仅秦皇岛市北戴河区范围内康养床位就突破1万张,接待客群约17万人次,其中大部分来自京津地区。
共建共享 全力打通政策“堵点”
“放在过去,如果异地就医不备案,医疗费用就不能报销,异地养老很不方便,现在终于不用再担心了。”2023年2月,河北省实施医保新规,取消参保人员到京津跨省异地就医备案手续,让在天津养老的李花谱心里踏实了不少。
不只是河北,自2023年4月1日起,京津冀各统筹区参保人员,持社会保障卡或医保电子凭证在京津冀区域内所有定点医药机构住院、普通门诊就医、购药等,均视同办理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可直接享受医保报销待遇。
惠民生没有终点,打通异地养老“堵点”,京津冀三地始终在行动。
在河北,312家医疗机构与京津373家医疗机构实现50项检验结果互认,295家医疗机构与京津208家医疗机构实现30项影像检查资料共享。
十年间,随着一个接一个“堵点”打通,三地民政部门协同机制日渐成熟。目前,三地建立健全了京津冀养老协同专题工作机制,共同印发《京津冀养老协同专题工作组工作机制运行规则》《京津冀养老协同专题工作组办公室组建方案及工作规则》等,彼此之间加强沟通交流、信息共享、平台宣介。
北京养老服务网和同名微信小程序去年上线运行后,主动展示数十家津冀优质养老机构及养老项目。“上面的介绍非常详细,筛选起来非常方便。”在天津养老的北京籍老人胡春生说。
同质同标 养老服务质效提升
《关于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的行动方案》《关于推进京津冀养老政策协同的若干措施》……在2023年9月召开的2023年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项目推介会上,多项聚焦京津冀地区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的政策发布,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再迈新步伐。
位于燕郊高新区的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仅一河之隔。公园式社区中,有近6000位老人在这里安享晚年。作为第一批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试点单位之一,2016年起,北京市实行“政策跟着老人走”的补贴模式,加大医养结合支持力度,助力燕达养护中心医养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一系列政策发布将为异地养老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燕达国际健康城副总裁李海燕说。
在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同时,三地养老领域人才交流互通不断加深。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2022年建立人才合作交流机制,累计培训养老服务从业人员3000余名。去年,三地又联合举办首次养老服务人才线上培训班,重点围绕养老行业发展趋势、政策解读、安全管理等内容,对1.1万余名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展开系统培训,壮大人才底盘。
“京津冀瓣瓣同心,我们将和北京、河北民政部门一起,坚持同质同标,努力实现基本养老服务普惠可及,更精准保障三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照料需要,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展望未来,天津市民政局局长朱峰充满信心。(记者毛振华、尹思源、郭雅茹、邰思聪)
(责编:王仁宏、杨迪)